瑞典:找到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纳米抗体有望用于开发抗病毒药物
科技日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羊驼身上鉴定出一种小型中和抗体Ty1,这种纳米抗体能阻止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纳米抗体有望用于开发靶向新冠病毒的药物。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的《自然·通讯》杂志。
这次鉴定出的纳米抗体是骆驼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适应人体的抗体片段。今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羊驼身上注射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方面起关键作用),60天后,羊驼的血液样本显示出对刺突蛋白的强烈免疫反应。
王勇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要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化兜底保障,加强困难群众基本民生救助,扎实做好受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创新发展急难社会救助,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基层救助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要坚持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做好经验总结和政策宣传,以实际工作成效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随后,研究人员克隆并分析了来自羊驼B细胞(一种白细胞)的纳米抗体序列,以挑选出最适合开展进一步评估的纳米抗体。最终,他们鉴定出了纳米抗体Ty1——以羊驼“泰森”(Tyson)的名字命名。研究发现,Ty1会附着在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的刺突蛋白上,从而有效中和病毒。这表明,Ty1纳米抗体可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因此可以预防感染。
研究人员指出,与普通抗体相比,纳米抗体拥有多个优势,可作为特定疗法的候选药物。首先,它们的大小不到常规抗体的十分之一;其次,它们更易于大规模生产且具有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此前已有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人体来抑制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研究人员说,Ty1可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有效结合中和该病毒,且没有检测到脱靶活性。他们现在正着手进行临床前动物研究,以确定Ty1在体内的中和活性及治疗潜力。
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扎实履职尽责,切实抓好《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贯彻实施,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借助冷冻电子显微镜发现,Ty1纳米抗体附着于有毒的刺突蛋白上,其位点与细胞受体ACE2结合位点重合,让我们可以从结构上理解Ty1为何具有强大的中和活性。”
ACE2是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蛋白。对于病毒来说,人体细胞上的受体ACE2相当于一个“门把手”,病毒上的刺突蛋白会与之结合,从而打开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