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马秀秀)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华人研究和侨务理论研究专家张春旺近日在北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10月汕头考察讲话和“十四五”规划涉侨的有关论述清楚地表明,中国的侨务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坚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施,增强了华侨华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顺风车”的信心,同时也为华侨华人住在国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选择。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华人研究和侨务理论研究专家张春旺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微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进一步激发非遗实践活力,推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是非遗保护的重要任务。这次联展共持续三天,它的举办有利于丰富大运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千年运河的历史文脉,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这次联展由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沧州市政府主办,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展示方式。线下活动包括融入生活展区、传习体验展区、非遗美食品鉴展区、非遗题材摄影作品展区、非遗大舞台等内容。古城沧州独具特色的黄骅麒麟舞、沧县狮舞、任丘大鼓等非遗项目粉墨登场,精彩表演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按照“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要求,制定出台《辽阳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明确提升办事便利度、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提升区域成本竞争力、提升生态宜居环境、营造“没有旁观者、人人皆环境”的浓厚氛围等重点任务,并由市领导班子牵头,成立四个推进组,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行动方案,形成“1+4+N”的工作落实机制。深入推进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把更多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持续深化“千名干部包千企”活动,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严惩干扰经济运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用智能化服务方便人,用深厚文化滋养人,用良好生态吸引人,用宜居环境留住人。
除了线下展示,线上活动推出“大运河上品非遗”云上专题,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和京津冀非遗文化。网上开设直播现场、直播带货、直播寻访、云上展览等栏目。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辽阳市委书记)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华人研究和侨务理论研究专家张春旺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他强调,这个参与和支持不是单向的,而是多维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共赢发展的背景下的参与和支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没有变,中国的侨务政策、(侨务工作的)原则也没有变。”
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张春旺指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实践证明,华侨华人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他们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
精准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央和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针对性强的纾困惠企政策。辽阳市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面加强工作落实,坚决避免政策和资金“空转”。今年以来,全市已为企业减税降费13亿多元,各银行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38亿元,同比增长33.3%,有力推动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充分兑现政策红利。出台《辽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切实把“保”的政策、“稳”的措施、“惠”的利好传导到企业、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创新融资担保平台建设模式,提高获得贷款的便利度,努力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
张春旺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同样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需要海外侨胞参与和支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向围在展位前的市民介绍景泰蓝制作技艺。这一技艺传承600多年,逐步从“高高在上”走入民间,钟连盛是积极推动者。“让非遗融入社会,让更多人‘见人、见物、见生活’,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成长。”钟连盛表示,他希望这样面向群众的非遗联展经常举行。
张春旺同时指出,华侨华人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同时也是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他认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华侨华人一定能够发挥融通中外、联结中西的优势,在促进中国与住在国共赢发展过程中展现更多更大作为。(完)
鼓励创新深挖发展潜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辽阳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深化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围绕芳烃及精细化工、铝合金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升级工程和企业能力培育工程,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获评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引导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为企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优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新产品、培育成新业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